DSC_3696a
2012【炮炸寒單爺】苗栗縣竹南鎮中港慈裕宮
台灣目前仍保留炸邯鄲活動有台東與竹南兩地,苗栗縣竹南炸邯鄲是由四名打赤膊的轎夫抬抬著玄壇元帥金身上場接受鞭炮洗禮;台東則是抬著玄壇爺附身的人上陣。
元宵夜民間流傳「撞玄壇爺」的習俗,由於相傳邯鄲爺怕冷,所以接受民眾用炮炸取暖,所以在玄壇爺出巡時,將 鞭炮投在玄壇爺身上,形成炸邯鄲的民俗活動。
玄壇元帥又稱「銀主公王」,傳說中玄壇元帥是商朝武官趙光明,死後封元帥,騎黑虎、手執銀鞭,民間也奉為武財神,每年三月十六日誕辰,信徒都會祭拜求財,因此炸邯鄲活動同時也有迎財神的意義。
每年元宵,竹南中港地區都會舉辦炸邯鄲的活動,由四名光著上身的轎夫,抬著玄壇爺神像,頂著熾烈的炮火,在兩列長串的連炮陣中來回穿梭,現場火光四射,炮聲震天,讓圍觀的民眾印象深刻。
邯鄲爺出巡時人們必需拼命往它身上丟鞭炮,以驅逐寒冷故又名「寒單爺」,它不坐一般「神轎」而由榕樹葉與竹椅綁成的竹轎稱「椅轎」,每當邯鄲出巡時稱為 「造佛」;本地傳統的造佛儀式騎特色為四個「打赤搏」、「戴錢帽」、「穿短褲」、「著布鞋」、「手拿掃把」的轎夫,扛著「以剛絲編成的鬍鬚」、「左手捧著 三角黃金磚」、「右手拿著指揮棒」的邯鄲爺,進入鞭炮陣中毫不畏懼盡情祈福著「爆竹聲中除舊歲、財源廣進通四海」的慶祝元宵節。
DSC_3696a
2012【炮炸寒單爺】苗栗縣竹南鎮中港慈裕宮
台灣目前仍保留炸邯鄲活動有台東與竹南兩地,苗栗縣竹南炸邯鄲是由四名打赤膊的轎夫抬抬著玄壇元帥金身上場接受鞭炮洗禮;台東則是抬著玄壇爺附身的人上陣。
元宵夜民間流傳「撞玄壇爺」的習俗,由於相傳邯鄲爺怕冷,所以接受民眾用炮炸取暖,所以在玄壇爺出巡時,將 鞭炮投在玄壇爺身上,形成炸邯鄲的民俗活動。
玄壇元帥又稱「銀主公王」,傳說中玄壇元帥是商朝武官趙光明,死後封元帥,騎黑虎、手執銀鞭,民間也奉為武財神,每年三月十六日誕辰,信徒都會祭拜求財,因此炸邯鄲活動同時也有迎財神的意義。
每年元宵,竹南中港地區都會舉辦炸邯鄲的活動,由四名光著上身的轎夫,抬著玄壇爺神像,頂著熾烈的炮火,在兩列長串的連炮陣中來回穿梭,現場火光四射,炮聲震天,讓圍觀的民眾印象深刻。
邯鄲爺出巡時人們必需拼命往它身上丟鞭炮,以驅逐寒冷故又名「寒單爺」,它不坐一般「神轎」而由榕樹葉與竹椅綁成的竹轎稱「椅轎」,每當邯鄲出巡時稱為 「造佛」;本地傳統的造佛儀式騎特色為四個「打赤搏」、「戴錢帽」、「穿短褲」、「著布鞋」、「手拿掃把」的轎夫,扛著「以剛絲編成的鬍鬚」、「左手捧著 三角黃金磚」、「右手拿著指揮棒」的邯鄲爺,進入鞭炮陣中毫不畏懼盡情祈福著「爆竹聲中除舊歲、財源廣進通四海」的慶祝元宵節。